来源:人民网2019-03-13 18:49:00 热度:

李彦宏委员: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控制人,没必要担心

AI中国网 https: //www.cnaiplus.com

原标题:李彦宏委员:人工智能永远不可能控制人,没必要担心

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?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?智能交通能让老百姓出行更方面吗?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接受媒体采访,围绕人工智能等热门话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作为全国政协委员,李彦宏今年向两会提交了三个提案,全都与人工智能有关,涉及人工智能伦理、智能交通、智能医疗应用等。

1、谈人工智能伦理:永远不可能控制人

当前,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,数据越来越多,计算能力越来越强。人工智能带来社会建设新机遇的同时,也因为不确定性引发了人们的担忧:人会被机器取代吗?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?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等等。作为专注人工智能的互联网行业代表,李彦宏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十分关切。

李彦宏认为,当前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存在两种误解,一种是担心人工智能一旦拥有意志,会超越人、控制人;一种是觉得人工智能现在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还不够多,不够重视。“担心是没必要的,我的判断是永远达不到。”李彦宏说,人工智能离控制人非常遥远,没必要把它夸大成有一天人类就面临灭亡的危险。

李彦宏认为,什么是人工智能应该做的,什么是不应该做的,什么是好的方向,什么是坏的方向,需要及早地把它做一些规范和预判,尽量避免人工智能向不好的方向发展。

不过在李彦宏看来,当前我国有关人工智能伦理的探讨刚刚起步,尚未形成广泛共识。此外,参与的国际合作相对较少,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。

对此,李彦宏建议,要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去考虑,要以人为核心,明确人工智能伦理原则。

2、谈人工智能泡沫:存在,而且不小

近几年,随着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市场规模的壮大,人工智能成为资本追逐对象,创业和投资纷至沓来,不少人工智能公司融资和估值不断攀升。人工智能如此炙手可热,是“虚火”吗?

李彦宏认为,人工智能领域肯定有泡沫,而且泡沫还不小。因为任何一个新趋势到来时,人们会感兴趣,一拥而上。无论投资也好,创业也好,或是大公司研发方向的调整,都会向着新趋势前进,所以一定会产生一些泡沫。

不过,在李彦宏看来,这属于正常现象,是一个自然、健康的过程。“只有当大家都一起上的时候,才能推动这个产业迅速地走向成熟。而走向成熟、理性的过程,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,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、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公司会逐步地被淘汰掉,剩下的一定是一些少数的公司。”李彦宏认为,一千个人工智能公司,很可能最后只剩下二三十家,十项技术里有可能九个将来会证明其实没什么价值。

3、谈智能交通:缓解交通拥堵

当前,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速,人们出行需求日益增长,交通拥堵和安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难题。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缓解交通拥堵,李彦宏在《关于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,让老百姓出行更顺畅的提案》中表达了这样的思考。

李彦宏建议,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构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,可以实现对交通的“全面感知、全局决策、实时控制”,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,减少交通事故,让老百姓出行更加顺畅和安全。比如,依靠多传感器融合等车路协同技术建设的智能路网,可提高交通系统的感知能力,实现车车、车路的信息交互和共享,有效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;运用智能云、大数据、边缘计算等技术,搭建计算平台,分析全量交通数据,能够预判拥堵趋势并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等等。

李彦宏认为,智能交通是未来的大机遇,但依靠一个或者两个独立公司解决是不现实的,需要政府部门做好车路协同,在基础设施方面做好配合。

4、谈电子病历:数据没有共享成“孤岛”

作为来自互联网科技产业的一线代表,李彦宏近几年的关注重点都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关。

在谈到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的应用时,李彦宏表示,做的还不够。

“很多医院都有电子病历,但他们之间不相通。在这家医院看完病后,还要在另一家医院重新描述生病过程,重做一遍检查。”李彦宏认为,当人工智能遇上电子病历,数据和技术没有被好好利用起来。

对此,李彦宏建议,希望通过政府的力量制定相应标准,把数据尽量地统一、规范、有秩序地开放,在保护患者隐私的情况下,让这些数据相互交换,让研究人员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做研究。

5、谈互联网寒冬论:不认同,技术红利才刚开始

“技术红利其实才刚刚开始。”当大半个互联网圈都在谈论互联网寒冬的时候,李彦宏却表示不太认同,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后面是一片汪洋大海。

在李彦宏看来,每人每天可能就花四到五个小时通过手机去上网,互联网人口红利虽然已经没有,但技术红利其实才刚刚开始。未来的争夺很可能是一个零和游戏,可以依靠技术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。

李彦宏把未来的这段日子定义为“战略机遇期”。他表示,对于企业来说,通过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能够大幅度提高效率,这样一来,发展空间自然而然就变大了。

AI中国网 https: //www.cnaiplus.com

本文网址:
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人工智能报;合作及投稿请联系:editor@cnaiplus.com

AI中国号...

关注微信公众号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